帮你快速找医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瘤科住培医师成长记

2016年12月30日 91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住院医师小彭是如何在三个月内从“临床小白”蜕变成“彭医生”的?|医学生的华丽转身

人人都说学医苦,

那你知道当一名住院医是啥体验吗?

“专业选得好,年年似高考!”

       彭姗姗,湖北恩施人士,90后医学生一枚,2011年入学,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肿瘤科做住院医师。

       “不用写我们很忙、很累、下班没点,这是做医生的常态”,她说。在妇瘤科做住院医师的这三个月里,她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每次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她总是愿意去病房里转转,回到家早已是深夜。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从临床技术上的“小白”到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能够独立完成妇检,对肿瘤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理驾轻就熟,她是如何做到的?

管理:科规是不容挑战的!

       国有国法,科有科规。给年轻人机会和舞台,是妇瘤科自上而下的策略。科主任蔡红兵教授很负责,带教规范,如何系统查房、要点是什么,讲得很清楚,有这样的带教者,姗姗进步很快。

       标准是前辈经验的总结。看似细微,但成长就靠这些细枝末节的积累。早交班是年轻医生绝好的学习课堂。住院医彭姗姗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始于早上7:40。8:00开始早教班,她7:40准时出现在值班室。8:30的早查房和下班前的查房,她也从不缺席。

       “每天都需要提醒自己,查房前要做到心里有数”,她表示,“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老师的提问和患者的疑问”。刚刚来到妇瘤科的姗姗胆怯、害羞,不敢与人交往,病人是哪个床的,得的什么病,该上什么治疗,她都对不上号。现在的她,病人一报床号,她就可以熟练的对上病人的疾病,该用什么药,该做什么治疗,俨然一位“老医生”。

手术:倾囊而授,老师放手让你做

       早交班完毕。姗姗用2分钟下楼,3分钟换手术衣。由于她所在的治疗组仅三人,她必须赶在手术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这一次,彭姗姗是一助,要协助蔡红兵教授,完成一例子宫全切手术。在手术台上,蔡主任示范演示,指导操作,细致严格。就是这一次手术,珊珊知道了怎么规范的打结,怎么标准的拿器械,在推膀胱的时候,还第一次使用了电刀。

       “给小朋友一个锻炼机会”,手术完毕,带教主任特意叫她过来关腹。手把手示范怎么缝筋膜层,怎么缝皮下脂肪层,怎么缝的更好更漂亮。蔡主任常常说,“不仅要把手术做好,还要做的优美、漂亮。”外科手术考验的不仅是医术,对术者的艺术审美也是极高的考验。

       在妇瘤科,无论是科主任还是带教老师,都很愿意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姗姗从最开始来到手术室缺乏基本的无菌观念,到现在掌握操作规范,可以作为一助,协助主刀医师完成简单手术的操作。

       姗姗的进步之快,与她自己不怕吃苦、带教老师们的不厌其烦都分不开。“蔡主任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但是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我真的成长了特别多”,姗姗不无感激地说。

初心:要为患者,解除病痛

       谈到学医的初衷,姗姗说,她是家里唯一一个学医的,能够当上医生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她觉得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医学院里,她举起右手:“要为患者,解除病痛

       每一个医者都和姗姗一样,他们都是爸爸的女儿、孩子的父亲、奶奶的孙女,他们都是最普通不过的人。因为对医理的憧憬,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希望每一位医者,都对得起当初举起右手做出的承诺;更加希望的是,他们的每一颗初心,都不被辜负。

中南妇科肿瘤科关键词

       始建于1963年,并于2002年独立建科,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妇瘤专科之一,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蔡红兵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手术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南医院妇科肿瘤科还组建了肿瘤MDT团队,妇瘤科、肿瘤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手术科、ICU、普外科通力合作,每周三开展病例讨论。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麻醉状况、专科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经讨论确定手术及治疗方案。

       国内最早开展腔镜下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特点:创面小,创伤难度小;恢复快,疼痛感低;开腹存在暴露困难的情况,腔镜下可直接抵达。手术范围涉及子宫、卵巢、盆腔肿瘤、肝和盆腹腔肿瘤等,是整个外科领域最大的手术。目前,在中南医院妇瘤科选择腔镜下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病人都可以实现满意缩瘤,该手术是手术技巧、综合治疗和团队协作的完美结合。

1